精选帖子

云雾中的石砌史诗——横断山脉碉楼探秘。(附)高加索的石头森林:三大碉楼建筑传统比较

圖片
云雾中的石砌史诗——横断山脉碉楼探秘 清晨的雾气缓缓升起,一座古老的石碉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。顶部已经残破,但依然傲然挺立,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,用沉默诉说着千年往事。一只鹰隼掠过天际,它见证着这片土地上无数个日升月落,见证着这些石砌建筑从辉煌到沉寂。 山坡上,粉色的野花正在盛开,为这座灰褐色的古碉增添了一抹生机。这便是横断山脉深处的碉楼——被称为"中国石砌建筑的活化石"。 石头里长出的文明 横断山脉,这个被六条大江切割的险峻之地,孕育了世界上最独特的石砌建筑群。从川西高原的岷江上游,到大渡河、雅砻江流域,密布着数以千计的古碉。其中,丹巴县因保存碉楼最多,被誉为"千碉之国"。 站在这座残碉前,我不禁想象它曾经的模样。根据史料记载,最早关于碉楼的文字出现在《后汉书》中:"皆依山居止,累石为室,高者至十余丈,为邛笼。"这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,这里就已经有了高达十余丈的石碉。 眼前这座碉楼,石块大小不一,却砌得平整如砖墙。没有现代工具,没有图纸设计,完全凭借工匠的经验和眼力,就能将这些不规则的石头垒砌成笔直高耸的建筑,墙角的线条锋利得如同刀刃。这种技艺,堪称建筑奇迹。 通往天神的阶梯 多年来,人们一直认为碉楼是为战争防御而建。但近年的民族学研究揭示了一个更为古老的真相——碉楼最初可能是用来祭祀天神的神圣建筑。 在道孚县扎巴地区,至今仍保留着关于碉楼起源的传说:"碉楼是为了祭祀天神而修建的。""没有碉的地方,人类就无法生存和定居,住房生命都要被神秘的力量摧毁。" 这个传说让人恍然大悟。碉楼越高,就越接近天空,越接近神灵。那些八角、十二角甚至十三角的碉楼,不仅是建筑技术的展示,更是对天神崇拜的极致表达。碉楼的顶层往往是经堂,专门用于祭神,体现了"高度"与"神性"的完美统一。 照片中这座碉楼虽已残破,但依然高耸入云。云雾在它周围缭绕,仿佛真的是连接人间与天界的桥梁。那只飞过的鹰,是否就是神灵派来的使者? 权力与信仰的象征 随着时间推移,碉楼逐渐演变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。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:碉楼越高、角越多,就代表主人的权势越大、财富越多。普通百姓只能建四角碉,而土司头人才有资格建造多角碉。 丹巴县梭坡乡至今保存着嘉绒地区唯一的十三角碉,据说...

巍山长街宴。横断山脉深处的欢歌笑语

 就在彝人祭祖活动的第二天下午,(2025年3月8日)巍山古城北街又办了168桌南昭养生宴。

巍山古城北街热闹非凡,168桌南昭养生宴接力彝族祭祖活动!

彝族祭祖活动刚刚落下帷幕,巍山古城的热闹氛围却丝毫未减!2025年3月8日下午,在横断山脉脚下的巍山古城北街,一场声势浩大的南昭养生宴如约而至,168桌宴席沿着古色古香的石板街一字排开,场面蔚为壮观!

刚从祭祖活动回来的游客们惊喜地发现,这里的美食盛宴同样值得期待。南昭养生宴以当地特有的药食同源理念闻名,特色菜肴,香气四溢,让人垂涎三尺。

据当地一位姓杨的老板介绍,南昭养生宴源于南诏国时期的宫廷饮食,经过千年传承与创新,如今已成为展示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名片。"我们选在彝族祭祖活动后举办,就是希望让更多外地游客体验到巍山的多元文化魅力。"

宴席间,彝族、白族、汉族等各民族群众欢聚一堂,推杯换盏,其乐融融。本地艺人还带来了彝族敬酒表演,将这场美食盛宴推向高潮。

这场别开生面的南昭养生宴,不仅延续了祭祖活动的热闹氛围,也成为了横断山区传统饮食文化的一次精彩展示。正如一位游客所说:"先是彝族祭祖,再是南昭养生宴,这次巍山之行真是不虚此行!"

#南昭养生宴 #巍山古城 #民族美食 #文化体验











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横断山脉概况.Overview of Hengduan Mountains

寻找横断山脉冬季块菌(松露) (序)Searching for Winter Truffles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

寻找横断山脉冬季松露 二Searching for Winter Truffles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